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的普及,我省各地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引入体育课堂,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格局。
强化统筹推进,有序扩大足球人口基数
近日,记者走进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便被足球场上的声音吸引。循声而去,足球教练王玉龙正在给学生上足球课。小队员们一个个神情专注,颠球、传球、倒脚、射门……
“足球运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特色。”富民完全小学校长朱世云欣喜地说。
傍晚时分,武威市第十八中学的操场上,呐喊声不绝于耳,整所学校成了一个“足球磁场”,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成员。主教练薛永泽和他的球员每天都会坚持训练,为球队制定力量训练、分组对抗、技战术讲解等不同的训练计划。
武威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靳立星告诉记者,武威市连续5年投入3.47亿元校园足球专项资金,建球场、抓培训,学校足球活动参与率达100%,人人都踢球、班班有球队、校校有特色。如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成为全市学校体育传统赛事,校园足球已成为武威市教育的“金字招牌”。
像武威一样,在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中,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搭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给每个孩子提供参与足球运动的机会,多措并举促进区域间、校际间足球普及率、参与率“双提升”,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氛围,不断做大做强校园足球优秀人才“蓄水池”。
搭建成长平台,畅通足球人才培养通道
足球课上,足球场这边两拨高年级的学生正在追着足球奋力驰骋;另一边,低年级学生在教练带领下进行有趣的足球游戏……这样的场景是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体育课堂的常态。
近年来,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将体育教学纳入课程规划,足球进行模块化设计,各年级开设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教授学生学习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技能教学,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男女生都踢得热火朝天。
“教学过程中,我们调整了原有的教学顺序,让学生先参与比赛,感受足球比赛带来的快乐,再逐步将各项技术融入其中,最后再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各项技术。”该校足球教练、全省教育系统唯一一位亚足联A级教练员马晓云说。
校园足球逐步从普及向提高迈进,这背后也离不开一群像足球教练马晓云这样热爱足球,并把足球当作事业的人。
近年来,甘肃优先设置中小学足球教练员岗位,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吸引社会足球资源补充校园师资力量,有效缓解市、县、学校体育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同时,探索实施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老师全科培养和一专多能技能提升。
据统计,2023年全省县级及以上培训足球教师3000余人次,2024年在“国培省培”项目计划中安排体育和足球教师2500人次参加培训。目前,全省累计注册足球教练员2200人、裁判员700人,并通过每年开展校长、教练员和未来之星“树标杆”评比,举办省级中小学体育及足球教师综合技能展示,全面提升了教师职业素养和专项能力。
深化体教融合,激发校园足球育人功能
“中华足球娃”是甘南州合作市第四小学的特色课间操,集足球一些基本功动作、武术动作、传统舞蹈元素于一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足球特色有机结合,深受学生们喜爱。
和合作市第四小学的特色课间操一样,近一段时间,碌曲县尕海镇中心小学16名藏族少年的舞蹈成了引爆全网的“最炸裂的舞蹈”。爆火后,草原少年男团多次去周边城市演出,还得到了去北京访学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走出过那片草原。
近年来,甘南州教育局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同时,以每周一节足球课为基础,以足球大课间活动为辅助,提升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不断扩大校园足球普及面,每年比赛上百场次,参赛人数超过6万人。
采访中,许多足球教练、校长认为,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提升,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降低肥胖率、近视率和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比例,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
“未来三年,我们计划培育建设1600所特色校,全面构建多元布局、点面结合、分类推动,大中小幼一体规划的足球发展新生态。同步放大足球课程、训练竞赛、足球文化的功能,带动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整县推进、基地示范、多校参与的发展模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说。
【转载于中国甘肃网】